选择股票的止损点位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,需结合技术分析、市场环境及个人风险偏好综合判断。以下是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:
一、常见止损设置方法
预设最大亏损比例(如5%、10%),当股价下跌至买入价的对应比例时止损。例如买入价100元,止损比例10%时,止损点为90元。
支撑位法
以股价历史多次反弹的价位(支撑位)作为止损点,通常设置在支撑位下方。若股价跌破支撑位且未再反弹,则触发止损。
均线止损法
短期交易: 使用5日、10日均线,股价跌破均线时止损。 中长线交易
长线投资:可结合60日、125日均线,跌破后考虑止损。
波动幅度法
根据历史波动范围设置止损区间,通常为买入价的±20%。适用于波动较大的股票。
移动止损法
建仓后设定原始止损位(如买入价的5%-8%),价格向有利方向移动时调整止损至平衡点(建仓价),实现“零风险”套现。
二、注意事项
风险与收益匹配
短线止损点宜设置较严格(如5%),长线可放宽至10%-20%。
结合技术指标
移动平均线(MA):跌破MA20且3日未回升需止损。
布林带:股价触及下轨且收窄时触发止损。
相对强弱指标(RSI):低于30或高于70时需警惕。
动态调整
根据市场趋势和个股表现调整止损点。例如上升趋势中可逐步提高止损上限,下跌趋势中需降低止损。
心理与策略统一
止损点应与入场逻辑一致。若以趋势突破为依据,则止损应设在突破失败的位置。
三、总结
没有绝对合理的止损点位,需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体系。建议结合固定比例、支撑位、均线等多种方法,并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。同时,严格把控风险,避免因频繁触发止损而影响整体收益。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