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选股标准
股价在下跌趋势中突然拉升,尤其上午开盘后若能快速突破前期压力位(如前期高点或均线),往往预示强势反弹。
首次涨停后次日阳量充沛,尾盘出现买入信号,通常为强势股特征。
板块效应优先
选择先于大盘启动或调整的板块,如科技、新能源等热点板块。当板块整体走强时,其内部个股更可能同步上涨。
关注板块龙头股,短线操作中“数一数二”原则(仅做前两名)可提高收益。
资金与成交量
日换手率超过5%表明市场活跃,资金频繁进出。
放量攻击压力位(突破颈线位3%以下)或堆量形成上升通道(13日均线零乖离)时,是关键买入信号。
二、技术形态与指标辅助
关键形态识别
旱地拔葱: 连续下跌后,首阳线为涨停或9%以上大阳线,后续可能上涨10%以上。 底分型
金叉与死叉:短期均线(如5日)上穿长期均线(如30日),形成“金叉”;反之则可能下跌。
RSI:
持续高于70表示超强上涨趋势,但需警惕超买风险。
MACD:DIF上穿DEA且柱状图放大,信号较强。
布林带:股价上轨扩张且突破中轨,显示强势。
三、操作策略与风险控制
结合分时图观察,突破关键压力位或均线后,伴随放量或阳线,可分批次介入。
尾盘筛选涨幅3-5%、K线无压力的个股,次日冲高概率较高。
风险控制
避免盲目追涨,设置止损位(如均线或前期高点下方)。
关注政策面与行业动态,利空消息出尽后介入更安全。
四、实战案例参考
案例一: 某科技股在板块轮动中异动,开盘即涨停,当日成交量暴增且突破5日均线,次日继续上涨15%,符合“旱地拔葱”特征。 案例二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筛选出具有上涨潜力的强势股,但需结合市场环境与个股基本面综合判断,降低投资风险。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