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础选股因子
优先选择沪深300、中证500等指数成分股,这类股票具有规模优势和流动性保障。
财务指标
市盈率(PE): 评估估值水平,设置合理阈值筛选。 净资产收益率(ROE)
通过历史波动率指标筛选,控制投资组合风险敞口。
二、技术分析工具
趋势跟踪指标
MACD: 当MACD线红柱且股价位于多条均线上方时,信号较强。 均线系统
低开2%-4%的股票可考虑买入,高开或封板后需警惕风险。
收盘价/10日最低价-180%、最新收盘价/一年最低价-30%等指标可辅助判断超跌反弹潜力。
三、量化策略组合
多因子模型
结合市值、估值、动量(60日涨幅)、质量(ROE)等多维度因子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选股。
分仓与止损
采用T+1操作,严格设置止损点(如亏损5%),避免单只股票过度暴露风险。
涨停后封板可继续持有,低开超过4%则放弃。
四、模型选择与验证
回测评估
使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回测,关注夏普比率、最大回撤等指标,但需注意历史不代表未来。
动态调整
市场环境变化时,定期更新模型参数,确保策略有效性。
五、风险控制
分散投资: 避免集中持有单一股票,降低非系统性风险。 资金管理
通过以上技巧的综合运用,可提升量化选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合适模型,并结合基本面分析进行二次验证。
上一篇:股票入门如何买卖
下一篇:期货从业考试的知识点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