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银行基础概念
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,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银行分类
按职能:中央银行(宏观调控)、商业银行(资金融通)、投资银行(资本市场)、政策性银行(国家项目)。
按业务范围:综合性银行、专业性银行(如投资银行、消费金融)。
二、主要业务类型
存款业务
活期存款(随时存取)、定期存款(固定期限)、储蓄存款(个人或企业)。
特殊存款:大额存单、单位存款证明等。
贷款业务
个人贷款(住房、消费)、企业贷款、信用卡贷款等。
抵押贷款:房产、车辆等动产质押。
中间业务
支付结算(转账、代收代付)、银行卡服务、理财咨询等。
代理业务:代销基金、保险、外汇等。
其他业务
外汇业务(结售汇、外汇交易)、黄金业务、保险代理等。
三、风险管理
信用风险:
借款人违约导致损失,通过担保、保险、信用评分管理。
利率、汇率波动影响资产价值,采用衍生工具对冲。
资金短缺导致无法满足负债,需保持流动性储备。
内部流程、人员失误引发损失,强化内部控制。
四、金融工具与市场
基础货币通过存贷款放大为广义货币,公式为 $货币乘数=1/存款准备金率$。
包括股票市场、外汇市场、债券市场等,银行作为重要参与者。
期货、期权、远期合约等,用于风险管理。
五、监管与合规
规范银行资本充足率、流动性要求,防范系统性风险。
银行需履行客户身份识别、交易监测义务,配合监管调查。
母国与东道国监管机构合作,防范监管套利。
六、重要概念补充
派生存款:银行放贷后创造的存款,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。
存单质押:以存款单作为质押获取贷款,属于权利质押。
银行挤兑:大量储户同时取款导致流动性危机,可能引发银行倒闭。
以上内容为银行基础金融知识的框架性总结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和监管要求。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