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移动平均线(MA)
定义:通过计算特定时间段内的收盘价平均值,反映价格趋势。
计算公式:
$$MA(CLOSE, N) = \frac{\sum_{i=1}^{N} CLOSE_i}{N}$$
其中,$CLOSE$为收盘价,$N$为时间周期(如5日、10日等)。
应用:
短期MA(如5日)敏感于价格波动,用于捕捉短期趋势;
长期MA(如50日、200日)反映长期趋势,辅助判断支撑/阻力位。
交叉信号:短期MA上穿长期MA为买入信号,反之则为卖出信号。
二、 相对强弱指标(RSI)
定义:衡量价格涨跌力度,通过比较平均涨幅与跌幅判断超买/超卖状态。
计算公式:
$$RSI(CLOSE, N) = \frac{XAverage(\text{涨幅})}{XAverage(\text{跌幅})} \times 100$$
其中,涨幅和跌幅需排除价格未变动的周期。
应用:
RSI > 70:超买信号,可能回调;
RSI < 30:超卖信号,可能反弹;
注意:单边行情中可能出现钝化(持续超买/超卖)。
三、 MACD(移动平均收敛/散开指标)
定义:通过两条移动平均线(DIF与DEA)的差值及柱状线,反映价格趋势变化。
组成与计算:
DIF:$EMA(CLOSE, \text{短期}) - EMA(CLOSE, \text{长期})$
DEA:$EMA(DIF, \text{中期})$
MACD:$(DIF - DEA) \times 2$
应用:
DIF上穿DEA为买入信号;
DIF下穿DEA为卖出信号;
柱状线长度和颜色变化辅助判断趋势强度。
四、 布林带(Bollinger Bands)
定义:由中轨(移动平均线)、上轨(中轨+2倍标准差)、下轨(中轨-2倍标准差)组成,显示价格波动范围。
应用:
价格触及上轨:超买信号,可能回调;
价格触及下轨:超卖信号,可能反弹;
带宽扩大:市场波动加剧;
带宽收窄:市场进入盘整。
五、 成交量与持仓量
成交量:反映市场活跃度,放大可能预示趋势加强或反转;
持仓量:未平仓合约总数,增加支持趋势延续,减少可能预示趋势减弱。
六、 其他常用指标
KDJ(随机指标):通过收盘价、最高价、最低价的差值计算,判断超买超卖,但需结合其他指标使用;
趋势线:连接价格高低点,突破可预示趋势反转;
窗口分析:包括向上/向下窗口及突破性窗口,辅助判断市场动能。
七、 注意事项
单一指标易失效(如RSI钝化、MACD交叉滞后),需结合多指标验证;
短期交易者可关注5-10日MA,长线投资者建议使用50日以上周期;
有话要说...